广州正在互联签约中山大学精细化工研究院提供网站建设服务
2016-08-15 10:46:02
中山大学精细化工研究院的前身是中山大学精细化工与合成药物工业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4月,由陈新滋院士担任院长。由于服务社会发展的需求,2010年7月由该研究院拆分,分别成立了中山大学精细化工研究院和中山大学合成药物工业研究院,由纪红兵教授担任精研院院长。
中山大学精细化工研究院(简称精研院)面向广东省重要石化产业基地和超万亿产值的石油与化学工业产业,在提高化工产品附加值、大力拓展化工产业链,提高精细化工率的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下,精研院以攻关制约广东省乃至全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及产业源头创新能力为目的,致力于以知识创新引领工程创新,寻求核心技术对精细化工产业的持续支持,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活力,提高区域的原始创新能力,逐步形成精细化工技术支持中心和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区域性核心技术公共创新平台。
精研院不但保持了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传统化学学科优势,也注重交叉学科渗透到各个研究领域中,将化学、绿色化学、催化工程、环境学、生物学、海洋学等多个学科纳入项目和发展方向,以集成的理论知识与科学技术研究解决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同时注重培养综合性人才和交叉学科人才。
精研院现有八个研究方向:绿色化学工艺、功能性精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减排与资源化、节能与安全、化工园区管理、近岸海洋。
精研院针对以上八个研究方向,已经建成八个技术研究中心:化工园区管理研究中心、精细有机化工研究中心、润滑与磨损研究中心、废气净化与控制研究中心、高新分离技术研究中心、精细建筑材料研究中心、天然健康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农业生物材料研究中心。
精研院的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科技与地方产业结合的特色:
l 针对广东省石化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的现状和化工企业进园区的要求,通过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化工园区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有特色的化工园区管理研究支撑平台,促进广东省石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并将平台成果向全国石化产业基地辐射。
l 精研院以面向广东省石化基地石化下游产业链,着力提高精细化工率和开发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为核心研究方向,有机联动地处化工园区的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充分利用其中试和产业化资源平台,将技术研究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集产品研发、中试孵化和产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l 积极引进企业参与精研院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构建“技术难题源于企业,校企合作共同解决,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科技服务创新平台。
l 通过研究与开发石化下游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形成精研院核心知识产权,以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带动合作企业后续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l 精研院定期与国内外相关科技平台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速了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集聚。
精研院共有四处实验场所,分别是南校区的西北区548、西北区512及东校区(大学城)药学院513和618,其中金属卟啉仿生催化液相氧化、光化学催化反应、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多相催化、纳米材料、特种润滑脂制备、胶囊化制备等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北区548进行;天然产物提取、转化、化工产品分离过程、化工干燥设备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校区(大学城)药学院513和618进行;丙烯酸基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在西北区512进行;化工过程中试、产品开发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进行。
目前精研院拥有仿生催化氧化、气固相催化氧化、精细化学品的复配研究、热敏性化学品的非常规分离等所需的基础设备。包括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制备液相色谱仪、核磁仪、扫描电镜、比表面及孔隙率分析仪、综合热分析仪、多功能提取罐、分子蒸馏仪、多功能膜设备、均质仪、喷雾干燥机、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等。
上一篇:正在互联签约金诗兰黛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