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开发公司谈谈微信的社交电商化之路
2017-02-04 10:05:52
众所周知,社交电商未来将大有所为,微信在这方面可谓其中翘楚。目前,稳居社交APP排名首位、坐拥9亿用户的微信在社交平台商业化上面的探索,选择的是一条“化繁为简,取长补短”的电商之路。
从一级入口京东购物和二级入口的大众点评所披露的数据来看,微信在移动端上的表现似乎还不是很理想。在整个购物环节微信充当的还是一个“流量入口”的价值。即便微信没有将电商的业务打包给京东,如果不在原有的入口功能上作改进的话,很难在社交电商上取得突破。
究其原因,微信除了需要权衡社交和电商之间的关系外,还有这几个重要的因素:第一,微信连接的B端和C端都会很重(无论是供应链还是交易闭环);第二,微信缺乏电商基因(大家对微信的认知停留在沟通工具上);第三,用户在微信上的购物习惯尚未形成。
在张小龙的领导下,微信在电商领域没有采取很激进的方式,而是循序渐进。连上个朋友圈的广告都小心翼翼,试探民意。如果说微信兼顾用户体验,在电商上无所作为,用户是可以理解的。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没有理解何为社交电商时,贸然在电商的基础上嵌入社交的功能,很快就会上演团购时期“千团大战”的局面。
1、购物遇到麻烦或询问产品相关情况时。如:衣服的颜色、尺码、大小、价格优惠、包邮物流等,此种情况下,社交是个硬需求,但这种情况下,社交的功能等同于客服功能。
2、晒图分享时。根据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论来说,每个人都有被尊重被认可的需要。当你买了一件很独特自己特别喜欢的产品时,自然就会想着在社交媒体上晒一晒,希望得到朋友的赞美和肯定,而这种由衷的喜悦带来的朋友之间的互动,是自我认同的最佳表现。
3、向好友推荐好的产品时。如果你发现了一家好店,或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时,而且和店里的老板的关系还不错,知道这些东西是是谁生产的,自己又对他们生产的东西非常认可,这时候就会将这些好产品,有趣的故事讲给朋友们听,希望他们也能参与进来。
4、利益的诱导。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比如:分享可以领红包,推荐拿佣金等。
1、品牌交流社群。社群的目的就是维系大家对品牌的忠诚度,提高用户的粘性。大家就同一款使用过的产品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统一由商家作答。可根据社群用户的规模和数量推出一些定制产品,通过社群尝试一些众筹、定制等新玩法。
2、红包、优惠社交。微信已经形成了一种红包社交的现象,即:求转发,求分享。需提前在群里发个红包。红包是活跃气氛最好的方式,电商做社交红包、优惠券之类的必不可少。每周一个红包活动,每天一款品牌一场优惠活动,笔者认为这个在移动电商时代并不难。
3、网红达人社交。将手艺人和垂直领域有影响力的人聚集在一起,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展示平台,笔者相信会聚焦很多优质粉丝,而且转化率也是相当可观的。不同的有经验的人在一起可以想出更多的玩法。
上一篇:广州微信分销商城营销的几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