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运营要”人格化”到底是什么
2016-09-26 10:00:19
互联网化的语言普及之后,大家就开始说要人格化了。因为在网上发个言实在是太容易,环境宽松得很,谣言成为跑得最快的物体,所以内容就不要像国宴邀请函那样官方了。
所以,人格化的需求,其实在PC端就有,比如很多网站的小编都会给自己取个萌萌哒的昵称。跟PC相比,手机与人的距离更近,人格化的需求更强一些。运营微信公众号的,语言风格都是由着性子来,不拘一格,放荡不羁。
你可以理解为没节操,也可以理解为接地气、互联网化。反正,很多网民就是好这一口。如果感觉不到公众号的背后有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那这个号就是一个得了侏儒症的PC网站。所以,如果你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怎么把人格化进行到底?下面提出我的拙见。
1、有一个自己的昵称
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但是连名字都没有就连旺财都不如了。名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标签,而昵称是这个标签的高频使用版本。试想一个人没有昵称的人,别人只能叫你“哎、喂、那谁”,听起来太有距离感了。
例子:槽边往事-菜头叔、杜蕾斯-杜杜、商务范-范主。
2、开口闭口说人话
说人话的反面就是说一些别人晦涩难懂、空洞无物的话,比如官话、套话、文绉绉的话。“通俗易懂”是一个门槛,要越过这个门槛,人话是第一条件。我们都是人,说人话的方法实在是没什么好普及的,按照下面这个思路加以练习,相信很快会有效果:
一对一聊天:
切记你发出的每一个字都是针对个人的,而不是一个群体。是平等的两个人面对面的私聊,而不是一对多的发言。当两个人亲密地聊天的时候,不可能有太多的长句和深奥专业的词汇,想象一下,我们的目的就是想让对方秒懂,引起共鸣,显得非常地志趣相投。如果两个人私聊的时候,还官腔官调,那画面太尴尬,我不敢看。
参考案例:果壳网,罗辑思维,差评。
3、看起来人模狗样
不知什么时候起,颜值这个词流行起来了。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你可能什么都没做错,只是因为长得丑而寸步难行。
不是我们这代人变肤浅了,而是因为选择太多,我们必须用看似肤浅的方式来提高选择的效率。用眼睛来做判断,就是这样一种肤浅的方式。所以,你的内容最好朝着视觉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出头的机会。
微信视觉化的建议:
多图:图片是满足小屏碎片化阅读一剂猛药。
设计表情头像:设计自己的原创表情和吉祥物是不错的尝试。
段子式文字:如果不擅长使用图片,起码要防止文字连成片。大多数人倾向于在微信上看到小段小段的文字甚至是单行的文字。
上一篇:公众号如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