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互联带你看看联想走向国际化之路的用人智慧
2016-11-09 10:29:06
对于联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从整体来看,作为我国科技企业的先锋,以及“中国企业军团”融入世界引领全球的“领头雁”和“样本”,联想交出的答卷还算让人满意,比如在核心业务上,联想保持了稳健的盈利,移动业务业绩得到了改善,数据中心业务也在积极应对挑战。
当然,考验也有,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一个活跃在国际舞台和资本市场的高科技企业,联想需要不断讲“新故事”,而这就需要有“本钱”,这“本钱”就是资金、人才、技术等,那联想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又是如何丰富自己的“本钱”呢。
一、 十余年国际化,源于人才吸附和文化熏陶
1、中西合璧的领导团队,得益于联想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
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不仅企业规模要够大,核心竞争力要够强,更需要适应、包容、符合全球化的企业文化。比如微软、谷歌等跨国供公司巨头,不仅普通员工层欢迎各国优秀人才加入,CEO等领导层也聘请外籍高管。
所幸,联想的企业文化及团队班子也是极具国际化视野的。比如联想国际化之后的第一个LEC班子(联想执行委员会,Lenovo Executive Committee)在2009年正式出炉,这是一个国际化管理团队。LEC采用集体决策的机制,所有成员每个月都会聚在一起,就战略、执行计划等进行深入研讨。重大问题集体议事,把战略和执行统筹考虑,这样既保证了战略对头,又能使执行高效,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所以,联想的人才结构和国际化步伐的一个前提就是其极具国际化的企业文化。
2、国际化人才团队的搭建是为了联想更好的国际化
通常情况下,衡量一家企业是否足够国际化有两个标准维度:
(1)、企业在国际市场运营、竞争的能力,表现为国际视野的领导力、全球化运营模式、人才、供应链管理、技术、品牌等等;
(2)、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表现为企业海外收入、海外资产的比重等。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国际高端人才的不断加入和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阔,联想在国际上的企业形象、行业地位、行销范围等不断提升,这也将成为联想在品牌价值上和其他国内品牌的分水岭。
二、纵深国际化,以“中国眼光”式的并购复制成功
除了对国际性人才的求贤若渴,联想国际化实际上还有一把大“刷子”——并购。
借助并购,联想不仅完善了全球业务布局,也一举获得进入欧美成熟市场的通行证。同时也改变了联想过去依靠PC,登上了全球个人电脑领域冠军的局面,未来,联想多点开花,构建出全新业务格局:PC、移动设备和企业级设备成为联想三大业务支柱,软件和服务贯穿其间。
要知道谷歌、英特尔、亚马逊、三星等众多注重创新的科技企业,都是在自己研发的基础上,开展创投业务。而联想则用可以复制的并购模式完成了国际顶尖人才的储备和创新的延续。
1、联想一直在往深度国际化、朝多元化集团化迈进,尽管它已是国内这方面的翘楚。而且联想的国际化还与大多数世界500强不一样,联想更能本土化、兼收并蓄。
2、联想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国际化布局是建立在清晰的愿景和战略之上。联想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组织架构的调整,这包括整合个人电脑和企业级的业务,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研发、供应链、采购以及前端渠道和客户上面的协同效应,并集中精力专注于移动、云服务、物联网等关联紧密,并且增长潜力更高的新业务上。
显然,对于未来,联想已是成竹在胸,而且如今联想已经是一家彻彻底底的国际化企业,正释放着属于国际性大企业的号召力,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型国际高端技术人才加盟,助力联想“设备+云”战略的加速推进。
下一篇:直播将成互联网新的表达语言?